源鐘
此次是今年的第三場讀書會,在參與夥伴們意猶未盡的分享聲中劃下休止符。《過猶不及》Boundaries作者亨利克勞德博士及約翰湯森德博士,他們是美國廣受歡迎的講員,都擁有執照的開業心理醫師,共同主持全國廣播電台「新生命」廣播節目,兩人畢業於同一所心理學研究院,獲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他們合著許多暢銷書,包括榮獲美國金章獎的本書、《為孩子立界線》、《為約會立界線》等。
本書分三部共十六章,摘錄導讀的內容如下:
【第一部 什麼是界線】
第一章、
一日沒有界線的生活─ 雪麗就是不知道到底什麼是她的責任,而什麼不是。因為她一直渴望做正確無誤的事情,以及避免與人發生衝突,結果,卻讓她碰到要承擔的一些難題。如她母親那如慢性疾病的寂寞,她上司的不負責任,她朋友永無止境的危機,…與她丈夫的不成熟等。
第二章、
界線是什麼─ 任何能區別你和別人不同,或顯示出你從哪裡開始,又在哪裡結束,都是界線。當你和別人溝通感情、意圖或喜惡,你的話語正為你的所有物定位。如果你不用你的話語為自己所有物定位,別人將很難了解你的立場。
第三章、
界線問題─ 包括(1)順從者:對壞事說「好」;(2)迴避者:對好事說「不」;(3)控制者:不尊重別人的界線;(4)沒有反應者:聽不到別人的需要。
第四章、
界線是如何發展的─ 界線的發展是一種不斷進行的過程,可是關鍵時期卻是在孩提時期,即我們個性發展成型的那個階段。
第五章、
界線十律 ─即生活或人際關係的原則,包括有:因果律、責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動機律、評估律、積極律、嫉妒律、活動律及顯露律等十項。
第六章、
界線迷思─ 看似真而實為假的錯誤觀念,有:
(1)
假如我設立界線,我就是自私自利。
(2)
界線是不服從的跡象。
(3)
假如我設立界線,別人會傷害我。
(4)
假如我設下界線,我將傷害別人。
(5)
界線的意思是我生氣了。
(6)
別人如果設下界線,就會傷害我。
(7)
界線引起愧疚感。
(8)
界線是永遠的,我害怕界線會讓我自斷後路。
【第二部界線衝突】
第七章、
界線與你的家庭
(1)
處理衝突時,應當直接地與當事人面談清楚。
(2)
回應(response)不要反應(react):當你受到對方影響而“反應”是他們擁有控制權;若你選擇“回應”則控制權是掌控在自己手上。
(3)
在我們劃定界線的同時也要尊重對方的界線與說“不”的權利,不要將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強加在對方身上。
第八章、
界線與你的朋友
(1)
當我們能夠建立更多感情為基礎的關係後,我們便能更信任愛,並了解到真正友誼之間的契合不會如此脆弱不堪。
(2)
任何的人際關係都是以“自由”為基礎。
(3)
我們必須尊重別人的界線,彼此發展出公平與愛的關係。
(4)
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成熟的性格都必須建立在適度的“不”上面。
第十章、 界線與你的子女
(1)
當父母的人表現“愛”的方式經常是多年來一再屈服於子女,從來不向他們設立界線卻又因那些妥協而怨恨。
(2)
管教的正面是反省、預防、指示;管教的負面是糾正、懲罰、後果。
(3)
要學習界線與責任感,操練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我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
(4)
鼓勵孩子用言語說出他們的需要。
(5)
聰明的父母會讓孩子經歷“ 安全”的苦難,也就是讓孩子承受適合他/她年齡的後果。
(6)
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擔當後果是很重要的,這才是真正的人生。
【第三部 發展出健全的界線】
第十四章、界線的抗拒─ 從別人那裡來的抵抗(外患)及
從我們內心來的抗拒(內侵)。
第十五章、如何評估界線的發展─ 有十一個步驟可以幫助
你評估你的成長狀況,看看你目前是在界線發展
中的哪一個階段。
參與夥伴分享的內容摘錄重點如下:
分享一:親戚小孩(父母都是 老師)在管教上非常嚴謹,但到最後管不動就放任了,強調溝通的重要。
分享二:順從和控制的界線,舉例:老公幫全家點餐的主導權展現與用餐完畢會將碗筷集中的習慣問題。
分享三:對書中提到的回應與反應有何不同?尤其是家人不是要有回覆的聲音嗎?
瓊芬回應:對人、事不帶情緒,當對方在敘述事件時,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喔!是…這樣,希望如何做會好一些。
反應:會在對方說出問題時,立即說出自己的意見或想法,我那有….才不是….會有情緒的口氣。
反應:會在對方說出問題時,立即說出自己的意見或想法,我那有….才不是….會有情緒的口氣。
分享四:心存感恩家庭才能和諧,父母對子女不可太溺愛或管制太嚴。卡內基溝通第一條: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真誠的讚賞家庭關係會改善。
分享五:書中的案例倒不如我們周遭的實例來的精采,我們的孩子們其實是很會設立界線且明確,控制或溺愛小孩均不足取。
分享六:對子女愛太過(溺愛)或沒有愛(放任)都不好,父母不要表現太聰明,情緒很重要,只要注重安全問題, 只要他們開心快樂就好。
分享七:愛是一種學習,用愛心對待使他人願意接觸你,才有改變的可能。要有信仰,如基督徒般要愛臨到你 身上才有勇氣和力量,做不到時用禱告方式,幫助自己幫助別人。
分享八:本書內容較深奧,舉一對夫妻將自己最愛的雞腿、雞翅互給對方的故事,說明溝通的重要性。在『為孩子立界線』這本書提到,其實孩子會試探父母的界線在哪裡,如果父母對子女沒有事先定界線時,若不小心小孩越過界線時,就不容易處理了。
分享九:我先看了〈秘密〉這本書,書中強調溝通很重要,愛太過或不足對小孩或配偶都將造成傷害。要面對彼此的內在,放下彼此的成見,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採漸進溝通方式,有衝突點先暫停,反思後再作溝通。
分享十:乍看以為是宗教方面的書,其實它是屬心理學方面的著作。我教育小孩特別注重在安全及交朋友部分,其他則可和小孩溝通。父母給子女最大的禮物,就是讓我們的子女有『責任感』。
分享十一:美國人很會設界線,而我們台灣人則凡事保持模糊和彈性。如何設立界線呢? 我認為雙方可以以自己的真正幸福設立個別的界線,然後再以溝通的方式找出雙方可接受的適當界線。
分享十二:以前父執輩時代,媽媽大都是被壓榨的對象。我們這一代的爸爸們好像在還上一代父親欠母親的債。十月份讀書會由我及理城負責導讀,我們選定了《我還年輕─ 不老族的快樂哲學》及“八月心風暴”影片,請夥伴們可以先租影片來看。
分享十三:從小母親給我在做人處事上很明確的界線觀念,她給我最好的禮物就是真誠的溝通、安全的陪伴。因此我的標準界線非常清楚,譬如不說謊、不取不屬於自己的一分一毫等。對女兒的教育也是注重安全及交朋友方面,要她為自己做的選擇負責,要想清楚可能的後果。
從以上大夥的分享中可清楚看出,『溝通』實在太重要了。我們設下的界線必須是讓人清楚看見,並在彼此的『關係』中能互相溝通,而不是消極的隱藏在自己的心裡。當我們的個人生活一旦擁有了成熟界線,就不會雜亂無章、匆匆忙忙或失控。最後,要感謝各位夥伴熱情的參與且不吝分享寶貴的經驗和看法,當夥伴們聽到雪琴老師說:上次參加讀書會後就好喜歡大家也好愛這個團體,現場氣氛一片歡欣鼓舞聲。導讀人瓊芬和源鐘特別藉此機會要感謝美奇理事長、采樺和讀書會幹部們的精心策畫與安排,讓每次的讀書會能順利圓滿完成,相信未來讀書會園地所結出的果實一定能更豐富我們的心靈與生活內涵。
讀後感言 瓊芬
透過「過猶不及」這本書,我們了解到界線的建立在家庭與生活中是必須的,在親子關係中常會因彼此界線的不明確,認知價值觀的不同及缺少溝通而造成誤會,最後導致雙方關係越來越緊繃,再加上求好心切的父母, 一心希望孩子有效率的學習,在本能的驅使之下,父母概括承受一切,甚至接手孩子所面對的責任問題,幫忙決定孩子的過去、現在、未來,這樣以「愛」的名義來面對孩子的一切,過度保護孩子,這種方式或許是有待改善的。
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經歷生活的挫折,以正向的態度教導孩子在法規內有犯錯的空間,並給予孩子們生活所需要的自主權,讓孩子主動擔負自己的行為後果,做個成熟是當界線的父母,讓子女能真實說出感受且自在表達不同意見以正確的態度接受和尊重對方的界線。
感謝協會、美奇理事長讓我有機會學習、采樺的熱心幫忙在每一次的讀書會中訂購書籍、秀珠與淑禎的鼓勵,讓我有整理書序的動力、源鐘從一開始的選書到最後的討論的尊重和配合、以及最後夥伴們的支持和分享, 希望藉著這次「過猶不及」的讀書會,夥伴們都受益良多。